失語的神像──讀洪慧〈成為〉

【文:楊彪;抄寫及攝影:張皓詩】


這首以戰爭為題材的詩讀來不免令人聯想到持續動盪不安的中東,以及當地人民長期經受生與死的考驗的生存狀況。詩的開頭便營造了悲慘的畫面:「當那孩子一直夢見炮轟」。孩子本應該是年少無知,青春浪漫的一代,他們的夢應該是美麗的。但詩中的孩子卻一直夢見炮轟,「已經一段時間沒有夢見自己」的「我」不論與「孩子」是怎樣的關係,「被控叛國」以及「成為難民」也必然是一直經受著炮轟的「孩子」每天不得不面對的恐懼。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不難從這幾句詩中感受到長期戰亂下為求生存不得不戰戰兢兢度日的恐怖生活。

面對苦難,我們除了自救和尋求他人的救助,也難免要向神祈禱,尤其是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時,神的庇護更是大部分人勇敢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但詩中卻將這個重要的支柱破壞:「神像沒有說話」。在生死邊緣掙扎求存的人們最為依賴的信仰沒有給予任何回應,僅存的稻草也失去了。成為難民的我開始流浪,在天橋底搭起帳篷,滯留異鄉,成為流落異地的傭工,有時成為他人又成為物品,甚至是一棵露宿野外的草,自此,「我」失去了家園也失去了身份。然而流浪的生活中時間並沒有平息任何苦難,它成了「殘花敗柳的廢物」,噩夢完結後又繼續出現,炸彈依然在土地上肆虐。於是,全詩在悲慘恐懼的氣氛上又多了一層絕望與無奈。

詩的末尾寫道:「死嬰女孩士兵/我在夢裡看見自己成為一百歲的老人/滿身斑點與及黑色的氣味」。「死嬰」、「女孩」、「士兵」以及「老人」可以代表人生的四個階段,與「時間」呼應。然而,詩人並沒有在詩中指出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尤其是「死嬰女孩士兵」一句,我們便需要發揮想像,他們之間有著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是女孩看見被士兵射殺的死嬰,還是女孩看到死嬰後成為士兵?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像。但無論如何,死亡的「嬰兒」,天真的「女孩」以及象徵戰亂的「士兵」同時出現,再加上「滿身斑點與及黑色氣味」的一百歲老人,畫面中強烈的衝突所產生的視覺效果絕對不會令人感到舒服。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詩中的一切都發生在夢中,不論是「孩子」的還是「我」的,我們感受到夢中的悲慘卻因為它是一場夢而無能為力。正如身在香港的我們,每天只能看著電視畫面裡關於戰亂的報導,為身處其中的人們感到悲傷難過,為他們祈禱,但偏偏「神像沒有說話」,詩人唯有以詩來排遣心中的不安與無奈。



〈成為〉 洪慧(香港)

當那孩子一直夢見炮轟
已經一段日子我沒有夢見自己
被控叛國
然後成為難民
神像沒有說話
我在天橋的轉角搭起帳篷
滯留異國
故居的屋簷一直在抱怨
村莊那時還沒有通電
或者我們應該一輩子耕田
我從遠方來到海邊成為傭工
有時我成為他人又成為物品
像礁石在海岸裡風化又像
橋樑看著遠洋輪在身體下駛過
或者是一棵草露宿野外
我是旋律遺下的拍子
跟著一群狐狸,踏錯誤的舞步
惡夢完結惡夢繼續
炸彈讓土地開花
時間成為殘花敗柳的廢物
死嬰女孩士兵
我在夢裡看見自己成為一百歲的老人
滿身斑點與及黑色的氣味
失語的神像──讀洪慧〈成為〉 失語的神像──讀洪慧〈成為〉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3月 28, 2015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