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變成了一支煙 — 讀沈浩波〈北京下了禁煙令〉

【文:丘庭傑;抄詩:李昕穎、鄒文君;攝影:吳澄偉】


醫學早已證吸煙危害健康(但薯片也會,有人要禁吃薯片嗎?),更影響他人健康(但醉酒打人也是啊,要禁醉酒嗎?)。要在保障自由和他人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在公眾地方禁煙看似無須討論,實施起來卻是議論紛紜。北京在 2010 年通過局部禁煙規定,眾多煙民之中,也有詩人。若願意放下禁煙與否的成見,姑且一聽煙民心聲的話,〈北京下了禁煙令〉是一首好詩。

一連串「不讓我在……抽煙,我就到……抽」的句式,第四句「站在大海邊的礁石上孤獨地對着太平洋抽」就已點出問題:禁煙制度會否令吸煙者被隔離而感到孤獨?但,如果這是自由的代價,詩人顯然義無反顧,抽煙之必要,於是到公海之後再到「海底的珊瑚礁抽」,還要讓「紅珊瑚安靜地吸着我的二手煙」。海底是無法抽煙的,卻不完全出於詩人的想像,煙氣引來的環保問題確實令紅珊瑚吸食著二手煙。但由這兩行開始,全詩的語調出現了變化,轉入一種嬉戲的態度,並開始出現每段充滿異想的情節。

雖然詩人到月亮上抽煙,但「煙捲像一門迫擊炮/對準冷清的人間」;他又到太陽上抽,卻竟將自己變為一支煙,「讓太陽抽我/我體內有永恆的焦油/太陽朝地球噴吐彩虹般的煙圈」,詩人使用漫畫化的技巧,把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具體的抽煙呼氣的動作,以最瘋狂的配搭展現出來。從月亮到太陽數行,一連串的動作都滿有速度感,但此時節奏放慢下來:「啊,整個地球/煙氣取代了空氣/再也不需要抽煙/再也沒有人抽煙/寂靜的地球/所有人都沉醉在煙氣中」連續的六行都沒有激烈的動作,讀者也沉靜下來,看要發生的事:「只有我的打火機/發出了金屬撞擊的/咔咔聲」打火機金屬撞擊的咔咔聲本來非常微弱,在結尾寂靜的環境中卻是唯一聽到的聲音,好像要為寂寞的世界增添一點微音一樣,重新緊扣開篇提及「孤獨」的問題。全詩的異想情節、節奏和語調都控制得宜,在視覺和聽覺上造出前後極大的對比,從而凸顯對詩人個人來說禁煙前後強大的差異。



〈北京下了禁煙令〉沈浩波

不讓我在咖啡館抽煙
我就到馬路上抽
不讓我在馬路上抽煙
我就站在大海邊的礁石上孤獨地對着太平洋抽
不讓我在任何一個國家抽
我就到公海上抽
像一個輸急了的賭徒想在公海的賭船上再搏一把
不讓我在海平面抽
我就到海底的珊瑚礁抽
紅珊瑚安靜地吸着我的二手煙
不讓我在地球抽
我就到月亮上抽
煙捲像一門迫擊炮
對準冷清的人間
我到太陽上抽
我自己變成了一支煙
讓太陽抽我
我體內有永恆的焦油
太陽朝地球噴吐彩虹般的煙圈
啊,整個地球
煙氣取代了空氣
再也不需要抽煙
再也沒有人抽煙
寂靜的地球
所有人都沉醉在煙氣中
只有我的打火機
發出了金屬撞擊的
咔咔聲
把自己變成了一支煙 — 讀沈浩波〈北京下了禁煙令〉 把自己變成了一支煙 — 讀沈浩波〈北京下了禁煙令〉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10月 16, 2015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