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八日〉謝諾翹(音樂系一年級)

杜鵑花開之時,各書院各學系都用汽球編織出繽紛的橋,讓應屆畢業生穿著黑色的畢業袍拍照。六月,杜鵑花全都落了,畢業典禮也結束,而音樂系的畢業音樂會系列才逕自展開。

這傳統不知從何時起。畢業音樂會由同學自發舉行,上至預訂場地,下至海報設計,都由同學一手包辦,入場費全免,幫忙演奏或搬運的同學都沒有酬勞,大家卻忙個不亦樂乎。音樂會形式完全自由,所以每場都別具演奏者個人特色,他們把自小學習音樂的成果與心意都展示出來,很值得去。實在很想見證每一位成長的里程碑,畢竟我們曾經共用一個練習室(許讓成樓一樓),可惜沒有時間出席每場音樂會。其中,黃靖恩師姐的單簧管演奏會令我印象深刻。

六月十八日,早上一如既往回中大上三小時的暑期密集式法文課,下午做兼職教長笛,心裡期待一個不一樣的黃昏。晚上八時,我攜祖母又來到大學站,斜路點綴上藍色橙色的音樂會海報,一路引渡我們走到利黃瑤碧樓。利希慎音樂廳外已聚集不少觀眾,我向在接待處幫忙的同學打聲招呼,取了一顆曲奇和一本場刊,進音樂廳挑個位置。

音樂廳寬敞而不大得嚇人,身處其中既不局促也不顯得渺小,蜜糖色的木材和軟綿綿的椅墊散發著家的溫和感覺,鋼琴放置在舞台中央,令人期待接下來的節目,我不禁翻閱場刊。場刊設計簡單,樂曲介紹不像一般用嚴肅的語氣寫著作曲家生平和專門術語,而是用幽默可愛的文字寫黃師姐個人對樂曲的感受,一如她平易近人的性格,之後聊天才知道原來她當日下午才在趕製,在崇基圖書館匆匆印刷,來不及弄得花巧。大學裡,我們終日扮演著死線鬥士,浸淫在大限將至的緊張刺激又希望盡善盡美的矛盾感覺中。

她所選的不是標準的傳統炫技曲目,而是悅耳的、演奏者也享受其中的,表演方式也充滿創意。在一首獨奏作品裡,四位同學分別在四個樂段中邊聽音樂,邊用水墨在宣紙上揮灑,畫面抽象,卻又表現出樂句如植物繚繞蔓生的形態,各顯其趣,舞台一角還放置一棵紙皮造的樹,我可以想像幾個同學圍著裁剪卡紙,猶如回到上小學美勞課的快樂。音樂完結,那樹突然伸出手腳,揮動起樹枝來!原本裡面有人!那「樹」趣怪的樣子逗得觀眾捧腹大笑。另一首史特拉汶斯基的樂曲則伴以黃泳蒑師姐的芭蕾舞,曼妙舞姿提供了傳譯樂曲的另一種可能性,表達出學習學器時的熱情與迷失,演出相當優美。當音樂配合以其他藝術形式,便有加倍感動人心的力量,把靈魂引進沉思之路。

最長的一首是莫札特的單簧管五重奏,為時三十分鐘,一般不習慣聽古典音樂的聽眾大概會沒有耐性聽完,然而在場的人都似被莫札特的魔力吸引,被演奏者的誠意所動,代入自己的故事,例如輕快的樂段像天真的孩子,當原本大調的主旋律以小調再現,就像快樂的故事出了差錯,帶著唏噓和傷感,演奏者會不禁顰眉,之後重回到大調,又似繼續積極地豁達地生活的心情,泛起微笑。祖母不諳古典音樂,燈光昏暗伴以柔揚樂韻之下,她就在我旁邊小睡了,打著微弱的沉穩的鼻鼾。我想讓她走走我讀書的地方,見見我的同窗好友,聽聽我喜歡的音樂,讓她了解我的生活圈子,所以攜著她一起來了,她也一口答應了,不料她對古典音樂全沒興趣,整場音樂會如坐針氈,還入睡了。我不是要怪責她,反而有點失落和感動,失落是她不能享受對音樂之於我的樂趣,感動是她一直尊重我的決定,不論是去聽演奏,還是選擇看來就業前景甚窄的音樂系,就算不是她最喜歡的事情,也會陪著我去做。

演奏完畢,黃師姐在台上逐一答謝音樂路上支持她的家人、老師和朋友,如婚禮上的新娘,台下觀眾亦絡繹不絕地送上鮮花,讓她捧個滿懷。演奏廳門外,她像街頭藝人般擺放一個打開了的樂器盒,我用黃色便條紙寫上感受和祝福,貼在裡面,盒子很快就滿載著親友師長的鼓勵。畢業音樂會彷彿是整個學系送給畢業同學的禮物,每一場都像一個生日派對,有一個主角,接受大家滿滿的祝福,為大學生涯而寫個總結。我期待自己有一天都是這樣。
〈六月十八日〉謝諾翹(音樂系一年級) 〈六月十八日〉謝諾翹(音樂系一年級)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8月 12, 2013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