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中大的一天〉  歷史系二年級 戴冠婷

  學校是教育下一代的地方。我慶幸自己能夠入讀香港中文大學,不但因為它是香港其中一所頂尖大學,校園環境優美,更因為它濃厚的人文精神。

  我從小至大,除了小六選中學之外,中三選科、中五會考後去向、中六選科等,父母都沒有多加干預,他們認為只要讀得開心,依照自 己的興趣去選科就好了。可是,直到大學選科時,他們卻希望我能夠讀與商業有關的學系,為將來的前途作好打算,畢竟興趣不能當飯吃,以往的選科可以容許我按 興趣選擇,但到了大學選科,卻不是如此簡單。我自知我不喜愛商科,亦不希望將來從商。那時候不少親戚都認為我此想法太傻,小女孩不知道天高地厚,假如讀了 一門文科科目,將來找工作會較為困難。最後,因父母的要求,我唯有把商科排到大學聯招前列位置,但擅自把第一、二志願改成我最想入讀的人文科學,結果成功 修讀。直至現在,我一直沒有後悔大學選擇了人文科學。

  最初入大學時,或許因為這種「商科獨尊」的想法,難免會覺得自己作為文科學生在大學中無甚用武之地,讀完三年畢業工作,反正別 人看重的,不會是此類科目。但是時間過去,我漸漸發現中文大學與其他大學不同的是,人文精神特濃。我屬新亞書院,從書院通識、雙週會上都聽聞新亞精神和歷 史。我不敢說自己完全明瞭何謂新亞歷史,但是或多或少會感受到表面著重醫科、商科等精英學系的中大,內裡存在著一份歷史情懷,而這份情懷一直傳承下去。在 校園周圍,很容易看到由同學們抄寫的詩句,這些詩句為校園環境帶來了書卷氣息。在文化廣場,經常會看見同學們製作的橫額、標語,反映了同學們對社會不公的 關注,對政治問題的訴求。博群計劃辦講座,搞書展,在新亞圓形廣場,周保松老師等人更舉辦公開演講及討論會,為同學、教授提供課堂以外的思考場地。甚至, 一下火車,就可以看到2010年由中大校友、教師、員工、學生、市民一同爭取擺放象徵民主精神的民主女神像。雖然當時我還是中學生,但是從新聞報道畫面所 看到的不但是那個不平凡的晚上,更看到中大的靈魂。誰說中文大學只重排名而不重人文精神?

  這種精神,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創造到,她需要歷練,需要沉澱。從以往書院的歷史、精神,到學生運動,再到現在學生對社會議題的關 注,所有事情都為這所大學灌注靈魂。在這所大學裡,我看到的不只是精英主義,更是對社會的關懷。作為學生,一份應有的情感。人文精神,或許不是現今社會的 人才指標,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擁有。
〈二十一世紀中大的一天〉  歷史系二年級 戴冠婷 〈二十一世紀中大的一天〉  歷史系二年級 戴冠婷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6月 07, 2013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