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系拾穗〉  音樂系老師 羅炳良

  今天早上的一場大雨,若說有排山倒海之勢,也不算太過份。記得答應了寫一篇有關四月八日的文章,其實已預知今天大部份時間離不開自己的辦公室,一切也很平常,就記下一些其中感受吧。   

  我答應了一連兩晚的公開講座,四個小時,加上今早八時半至九時半也要出外演講,心情不大平靜,想想為甚麼答應出席這麼多非 敎學、「非硏究」的演講或委員等,不免再次感到後悔,如像自己不懂得拒絕。事實上,如果逢請必到,我就是不用工作也不一定能夠應付所有邀請。原因很簡單 ──系小、人丁單簿等,加上西樂敎員中,只有我一個中國人,於是校內、校外,例如敎育署、考試局、本港的音樂團體等,一旦邀請中大代表,不免都選中了我。 有時為了免得中大音樂系沒有代表,以致吃虧,於是又答應下來。為甚麼音樂系不能多些老師?因為學生人數少,為甚麼學生人數少?學額分配短缺吧,再推下去終 要面對社會價値觀的問題,其中最主要仍是一般人錯誤地以為音樂學院是訓練音樂人才的地方,大學與藝術訓練無關。當然目前中大音樂系也訓練演奏人才,可是對 社會而言,音樂系還培養音樂學者、敎師、敎會音樂家、指揮、音樂圖書管理員、音樂收集員(Archivist)、作曲家、音樂行政人員、廣播員等。這些都 需要學術基礎,也正是音樂學院所不能提供的。其實,音樂系畢業生每年縱使增加五倍,也不能夠應付香港各音樂工作單位的需求。想起北美大學音樂系,人數往往 超過一千人,我不禁幻想如果自己是UPGC①的主席、或是大財團的首腦、或是中大校長的好友,必請他們幫助音樂系加速發展。   

  早上十時,大雨過後,趕回來上兩節課。本來我每次都儘量參加崇基週會的,多年來透過週會,在「知」的層面上「通才」了不少,也學會尊重别人。但今天是學生主領,惰性油然而生,其實我發覺老師不能與學生打成一片,除了忙碌之外,在學生面前自負的心態,也是原因之一。   

  下午還要預備晚上的投影蠟紙、錄音等,五個小時在辦公室裏,祇覺房間不大安靜,兩噸半以上的泥車在窗外經過,同學練習樂器也響個不絕,靈感有時也會胎死腹中。   

  晚上的演講很滿意,回到中大已萬籟俱寂,空氣夾著寧靜、安詳。這個夜景,是中大搬進馬料水後不曾改變的;這一刻,何處可尋?何處可比擬?


註釋①全名為「大學及埋工敎育資助委員會」。
〈音樂系拾穗〉  音樂系老師 羅炳良 〈音樂系拾穗〉  音樂系老師 羅炳良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3月 05, 2013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