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Prof. Arif
Dirlik一次在課堂上談到各地復興的社區小農實踐,在他們身上似乎看到一點希望。全球資本主義發展把所有在地的抽空離地,資金可以隨時抽走,勞動力可
以隨時替換,物資供應全由資本家控制。「一旦發生什麼事,這些地區小農起碼有土地賴以維生。」
類似的小農社區其實一直在中大山頭悄悄成形。宿舍的姐姐、EMO的同事,和中大農業發展組的同學,公餘課餘在這些沿山開墾的農 地上整地播種,向園丁同事收集落葉枯枝、到飯堂收集廚餘製作堆肥,伸手翻動發熱發燙的堆肥,互相幫忙疏苗澆水,收成時在田邊貼張告示,召集農友和同學來田 上吃一頓無農藥無化肥的小農午宴,身體力行探索與人與土地與動物永續共存的生活可能。)
****************************************************************************
今日上午和兩位「社區夥伴」組織的同事、中大綠色天地的田務管理者Ivy尋訪中大的田地。兩位同事來自廣州,一位從事自然情意教育這一塊,另一位負責都 市農業的推廣工作,都是頭一次聽説中大有農田。坐二號校巴上新亞書院,一路上和他們講到中大環境的轉變。沿路上山,在車上看未圓湖畔的芒果樹、秋楓樹和各 種草木,往左回望眾志堂,感覺星期五上午的崇基校園是樸素而安靜的,早上下了一陣雨,空氣經過洗刷而變得清新,仿佛也聽不見平時眾志堂餐廳吵吵鬧鬧的人 聲。車子繼續往山上開,周松子形容那些新建築為玻璃機械人。想起昨天舉行的土地供應研討會,便也無話。
在新亞下了車,直奔新亞田。該處園圃被劃分成多壢田地,每一壢前面放了一個告示牌,宣示土地的主權。還記得上學期的新亞田還是 生氣勃勃的,不時有學生和工友去耕種。今次進去,靠近籬笆的一邊放滿了未知是否製作好的廚餘酵素,一個個塞滿了大塊果皮和菜頭的瓶子罐子在那裏,不知道是 否沒有人在此繼續耕種了,所以這些農副產品也就無所用處。農用工具雜亂無序的隨處堆放,長在田裏的也只剩下依然頑強生長的香草與雜草,還有孤零零懸挂在架 子上的瓜籐。我不忍再看,一行人離開去視察新亞垃圾站,擡頭卻見到新亞工友容姐,還有容姐身後遠處的一大群可愛貓貓。容姐雖然沒有(不能?)在這處種田, 但卻時刻在照顧這個空間,偶爾更「越界」去UC的田裏看看,給我們打氣。容姐說,很歡迎朋友來看我們中大的田!農業要發展喔!我說,你們看這些貓貓,他們 是永續田園設計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亞田的籬笆雖然築的很高,據説貓貓還是有辦法偷溜進去的。貓貓爪子不僅不會破壞農作物,他們輕輕的跳躍還可以幫助翻 土。大家點頭稱是,貓貓與農田永續共存。
垃圾站一如既往的塞滿了紙皮箱,各種厚度大小的木板。被容姐看出來了我的無力感,她說,不要搬啦,太多搬不動啦!過馬路到另外 一邊新亞餐廳後門,又是一堆發泡膠箱,點搞?PCD同事突發奇想,問我哪些宿舍有陽臺。她說:不如進一步推廣家居/宿舍種植,讓這些箱子進駐每個宿舍每個 陽臺,大家來發動樓層糧食自足運動啦!(好主意!麻煩剩下的菜頭菜尾,收集起來給UC小農們堆肥。)
昨天傍晚下了大雨,UC田淹水。小農們超興奮,老天給我們造就了種稻的條件。今天一看,水窪已經不見,田畦由於沒有刻意整修鋪 設,走在小路上糊糊的。如果整條腿可以埋進去,應該和踩在水田裏的感覺相距不遠了。展示了小農製作的廚餘堆,整個堆肥在發熱發燙,抓了一把聞一下那味道, 是酸的,不行。目前UC小農並沒有很科學的辦法來製作堆肥,只能憑感覺,也沒有太多課餘時間去學習。幸而UC小農社區還將繼續演化,持續學習和探索,創造 UC農社獨有的土地面貌。接觸土地、下田耕作,拿起鋤頭笨拙的揮舞的每一次身體律動,在田間共同收割與整地的集體記憶,是屬於我和你和我的共同經歷。從未 想到過耕種可以讓我們產生多樣的連結,一種嶄新的人與人之間產生相互合作關係的生活模式變得可能。小農們也對天氣和季節的變化變得更敏感,下了這麽久的 雨,UC田顯得冷清而孤寂,很難得有新朋友來探望。(隨時來看看,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回程時去看綠天的田園,黑色貓咪不爽我們這行人騷擾到她的寧靜,不久卻又跑到我們身旁翻滾、小聲嗚嗚的叫。摘了一顆沒人理的小番茄來吃。番茄匍匐在地上軟軟的擡不起頭。PCD的同事問:這也許是自然農法?(不是吧?)
離開綠天田,慢慢踱步下山去火車站,途上經過新建的建築學系教學樓,我說,建築學系的教授找來老農田的農友,為同學們組織了一 次天台種植班,收成時還找來校長參與呢!於是想到,校園各個建築物的天台、師生們宿舍的陽臺,路邊的花壇和校園多處不為人知的角落,都可以作為校園社區農 耕的實踐場地。明天你種什麽?明天你種什麽?
*作者是中大農業發展組成員。
類似的小農社區其實一直在中大山頭悄悄成形。宿舍的姐姐、EMO的同事,和中大農業發展組的同學,公餘課餘在這些沿山開墾的農 地上整地播種,向園丁同事收集落葉枯枝、到飯堂收集廚餘製作堆肥,伸手翻動發熱發燙的堆肥,互相幫忙疏苗澆水,收成時在田邊貼張告示,召集農友和同學來田 上吃一頓無農藥無化肥的小農午宴,身體力行探索與人與土地與動物永續共存的生活可能。)
****************************************************************************
今日上午和兩位「社區夥伴」組織的同事、中大綠色天地的田務管理者Ivy尋訪中大的田地。兩位同事來自廣州,一位從事自然情意教育這一塊,另一位負責都 市農業的推廣工作,都是頭一次聽説中大有農田。坐二號校巴上新亞書院,一路上和他們講到中大環境的轉變。沿路上山,在車上看未圓湖畔的芒果樹、秋楓樹和各 種草木,往左回望眾志堂,感覺星期五上午的崇基校園是樸素而安靜的,早上下了一陣雨,空氣經過洗刷而變得清新,仿佛也聽不見平時眾志堂餐廳吵吵鬧鬧的人 聲。車子繼續往山上開,周松子形容那些新建築為玻璃機械人。想起昨天舉行的土地供應研討會,便也無話。
在新亞下了車,直奔新亞田。該處園圃被劃分成多壢田地,每一壢前面放了一個告示牌,宣示土地的主權。還記得上學期的新亞田還是 生氣勃勃的,不時有學生和工友去耕種。今次進去,靠近籬笆的一邊放滿了未知是否製作好的廚餘酵素,一個個塞滿了大塊果皮和菜頭的瓶子罐子在那裏,不知道是 否沒有人在此繼續耕種了,所以這些農副產品也就無所用處。農用工具雜亂無序的隨處堆放,長在田裏的也只剩下依然頑強生長的香草與雜草,還有孤零零懸挂在架 子上的瓜籐。我不忍再看,一行人離開去視察新亞垃圾站,擡頭卻見到新亞工友容姐,還有容姐身後遠處的一大群可愛貓貓。容姐雖然沒有(不能?)在這處種田, 但卻時刻在照顧這個空間,偶爾更「越界」去UC的田裏看看,給我們打氣。容姐說,很歡迎朋友來看我們中大的田!農業要發展喔!我說,你們看這些貓貓,他們 是永續田園設計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亞田的籬笆雖然築的很高,據説貓貓還是有辦法偷溜進去的。貓貓爪子不僅不會破壞農作物,他們輕輕的跳躍還可以幫助翻 土。大家點頭稱是,貓貓與農田永續共存。
垃圾站一如既往的塞滿了紙皮箱,各種厚度大小的木板。被容姐看出來了我的無力感,她說,不要搬啦,太多搬不動啦!過馬路到另外 一邊新亞餐廳後門,又是一堆發泡膠箱,點搞?PCD同事突發奇想,問我哪些宿舍有陽臺。她說:不如進一步推廣家居/宿舍種植,讓這些箱子進駐每個宿舍每個 陽臺,大家來發動樓層糧食自足運動啦!(好主意!麻煩剩下的菜頭菜尾,收集起來給UC小農們堆肥。)
昨天傍晚下了大雨,UC田淹水。小農們超興奮,老天給我們造就了種稻的條件。今天一看,水窪已經不見,田畦由於沒有刻意整修鋪 設,走在小路上糊糊的。如果整條腿可以埋進去,應該和踩在水田裏的感覺相距不遠了。展示了小農製作的廚餘堆,整個堆肥在發熱發燙,抓了一把聞一下那味道, 是酸的,不行。目前UC小農並沒有很科學的辦法來製作堆肥,只能憑感覺,也沒有太多課餘時間去學習。幸而UC小農社區還將繼續演化,持續學習和探索,創造 UC農社獨有的土地面貌。接觸土地、下田耕作,拿起鋤頭笨拙的揮舞的每一次身體律動,在田間共同收割與整地的集體記憶,是屬於我和你和我的共同經歷。從未 想到過耕種可以讓我們產生多樣的連結,一種嶄新的人與人之間產生相互合作關係的生活模式變得可能。小農們也對天氣和季節的變化變得更敏感,下了這麽久的 雨,UC田顯得冷清而孤寂,很難得有新朋友來探望。(隨時來看看,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回程時去看綠天的田園,黑色貓咪不爽我們這行人騷擾到她的寧靜,不久卻又跑到我們身旁翻滾、小聲嗚嗚的叫。摘了一顆沒人理的小番茄來吃。番茄匍匐在地上軟軟的擡不起頭。PCD的同事問:這也許是自然農法?(不是吧?)
離開綠天田,慢慢踱步下山去火車站,途上經過新建的建築學系教學樓,我說,建築學系的教授找來老農田的農友,為同學們組織了一 次天台種植班,收成時還找來校長參與呢!於是想到,校園各個建築物的天台、師生們宿舍的陽臺,路邊的花壇和校園多處不為人知的角落,都可以作為校園社區農 耕的實踐場地。明天你種什麽?明天你種什麽?
*作者是中大農業發展組成員。
〈記四月十二號與「社區夥伴」友人尋訪中大農田〉 人類學系三年級 周豁然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3月 12, 2013
Ratin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