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草藥園〉  中醫中藥研究所 方月嬋

  昨天「二十一世紀中大的一日」刊登了中醫中藥研究所所長梁秉中教授的〈農村工作歸來〉,今天續登該所同事梁月嬋的〈漫步草藥園〉,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困難,相同的是對專業與信念的堅持與投入。向所有敬業樂業、在崗位上默默耕耘的同事致敬。

  ****************************************************************************

  從科學館往山下走,本擬直奔車站,右邊路旁石階下是草藥園所在。慢了腳步,不望猶可,一望便動了心──很久未走過了,還是要看看。

  草藥園的小牌坊還是一樣。十二年前,我們在這裡給捐款人拍照、導賞。今天站在同一地點,冷冷清清,頗有點感慨。

  脫離醫院的護理專業後,經歷了兩個意想不到。意想不到能投入學術殿堂服務,更意想不到跟草藥園有關的中醫中藥研究所服役。「服役」一詞,是否用錯了?尤其今天我已辭去全職,轉任兼職。想當年,真像服役!要幹的事情太多,做事的人又少,還不像紀律部隊麽?那種「服役」般的投入,倒是大家願意的。大家都看到需要,事情總要做妥。

  從牌坊進內,石槽內的華南草藥,經過寒冬的蹂躪,顯得有點沒精打采。一部分常綠灌木,倒仍可觀。四方槽中豎立的草木名牌,介紹藥性,都未有退色。想當年,為了同學通識,為了點綴研究所的興趣範圍,為了吸引更多的有心人捐助,開墾了草藥園,聘請了專人照顧。今天資源用竭,植物靠其蓬勃生機,能支撑多久,倒難以預料。

  草藥園是中醫中藥研究所的附屬範圍。這個研究所定位是給醫學院服務。先進醫學成績斐然,但仍有不同病種,充滿難題,根治不了。研究所便作出假定,一些傳統辦法,或可輔助。要嗎減少患者痛苦,﹙如患癌者﹚,要嗎補充常規治療,讓治療更徹底一點。於是:敏感病、衰老、病毒感染,增強抵抗力等,一下子都被納入關注範圍。那裡來的資源?那裡來的人力?難以想像,十三年過去了,研究所仍能屹立不倒,而且每年都有可觀發展。靠着積極的項目申報,和以草藥園、花卉展覽等謀求捐款,能否苟安,倒是難以預料吧。

  今年冬季較長,三月剛回暖不久,植物仍未見春芽。藥園內灌木倒仍算茂盛,大部份草本則只見枯葉枯枝。一些種植方格內,更只有展牌和沙土。中間一個方格,但見「板藍」(藍靛)。方格邊緣,有一小球根莖,其上一卷小綠葉。這就是媒體廣泛報導的「板藍根」和其上的「大青葉」,能治流感的妙藥。香港氣候太濕太熱,難找滋養板藍的適當環境。藥園方圃種植板藍,目的在給遊人一點印象而已。板藍作為藥用植物,確是值得介紹的。

  其實能治感冒的草藥不下幾十種,板藍或青葉,都是近年才上升到寵兒地位的。某大財團決定在主要的地產經營之外,加上藥業,於是收購了千百個製藥廠、種植場。特別選中了板藍,開動了宣傳機器,影響了千萬個家庭,稍有感冒,預感特別有疫症威脅時,便爭相搶購。中藥市場,就是這麽一回事,宣傳至上,嚴重地打擊着研究藥效的積極性。

  有同學誤會草藥園種植的藥用植物,都是研究所的研究對象。其實傳統中藥大部份出自中原,或始見於山野,後移植農地的。草藥園之興建,乃尋求捐款的途徑而已。研究所缺乏固定資源,只靠申報項目及捐助維持。縱觀大學的研究單位,針對的內容方向單純,都是資源需求不大的。惟獨中醫中藥研究所,以補充醫院需要為己任,範圍大到不得了,故此,資源需求之大,可想而知。以華人社會,如香港對中醫藥傳統嚮往之強,若單以個人追求為目標,資源不會缺乏。可是,若以服務各西醫專科,尋求補足缺陷而言,倒真要龐大的投入,發展為大學的重點單位了。然而目前大學的重點已經很多,那裡會有中藥研究的份兒呢?

  有同學問我,中藥研究的資源不是理應特別優厚嗎?政府不是說發展「中藥港」,之後又什麼六大戰略發展方向,包括醫藥專業內的中醫藥嗎?我們經歷回歸前後的老臣,能看破港府政情。殖民地時代,要說服政府撥款,必須懂得宗主國那一套:從語言藝術到正規專貴學府的風骨,適當的卑亢,便機會良好。回歸之後,以前那一套用不着。最適當是認命:因為誰也不會被虧待,政府要分一個大餅,沒有必要認真檢查,又犯不着承受壓力。只要平均分配,大家的多寡分別不大,是大道理。有針對性的支持發展,很難談得上。這一套,大學能脫離嗎?

  想着想着,不覺已走到藥園的西邊盡頭。這邊地面向上斜,較東邊乾燥,土壤也明顯沙石較多。並排的兩個種植方格,一個種的是薏茨仁,旁邊是射干。薏仁喜低丘濕地,方格又乾又瘦,自然長得不好。射干倒挺直枝幹,粗壯的葉旁已伸出花蕾。這令我想起研究所內的生態。研究生本來勤奮好學,可以繼續栽培。可惜水土欠佳,雖然成長,但要延續博士後的機會極低。射干與薏仁都有治癌實力,唯射干可以抵禦乾旱,遇水又不怕澇,正可與研究所中賣命一輩相比吧。

  無論如何,藥園是龐大的校園內的一個小點綴,雖缺乏特別照顧,晴天雨天,自有可靠的自然規律,保護它得以保持活力。正如好一些捐助又支持中藥發展的好朋友,不斷地鼓勵,不斷地投入,溫情補足自然的或缺,宛似甘露,令射干長得更好。

  返回藥園牌坊,香茅長得挺盛,順手採摘兩枝。檸檬酸的香氣直衝上竅,再浮穹蒼。暮色滄茫,校園風貌,彷彿明亮多倍。

  二O一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稿

〈漫步草藥園〉  中醫中藥研究所 方月嬋 〈漫步草藥園〉  中醫中藥研究所 方月嬋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5月 31, 2013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