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沉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87年畢業 王良和

  檢視電郵紀錄,三月二十一日,我發出了三個沉浸信息的電郵。今年是我處理沉浸工作最忙碌的一年,電郵來來去去,查問的、提示的、通知的、解釋的,令我想到余華的一篇小說──空中爆炸。

  過去,我任職的學院,「中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中學課程」的學生,升三年級時,在八月底出發到國內沉浸十五星期,學習普通話、 文化和本科知識,人數一般是二、三十人。從前年開始,這個課程再不分中小學組,所有升三年級的學生,都要在五月出發,到國內沉浸八星期。今年的沉浸人數, 超過一百八十,我的行政工作,增加了不知多少。

  一直很享受做沉浸工作,因為看到沉浸的意義,看到學生歸來侃侃而談沉浸體驗時流露的滿足感。有些普通話說得頗為生硬的學生,沉 浸十五星期回來,普通話真的進步不少。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屆沉浸的學生,回港後興致勃勃談論在蘇州大學沉浸的收穫:一對一的普通話伴讀,伴讀生多麼關 懷、照顧他們,有些更成了好朋友;每星期跟隨曹林娣教授參觀大小園林,聽專家講解園林植物、漏窗、地磚、楹聯等等的文化內涵;周秦教授教他們唱崑曲,還帶 領他們參加「虎丘曲會」,一展歌喉。而我,每年欣賞他們配合精美的簡報匯報沉浸所得,中間更加插崑曲表演、唐詩吟唱,氣氛熱烈,令人動容。一年一次,或隔 年一次,我會飛到蘇州、西安,做沉浸督導的工作,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欣賞當地老師的教學風采,更有機會考察留園、網師園、寒山寺、法門寺、漢陽陵、乾 陵,寓工作於學習,擴闊自己的文化視野。

  大概因為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多了,深覺燦爛的中華文化,絕對不能錯過,也就特別喜歡到各地的博物館看珍藏。常常想,他日退休, 不愁寂寞,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徐州博物館、南越王墓博物館的精彩古玉,可以反覆細看,還有青銅、陶瓷、書畫……。我真 希望我的學生,好好把握沉浸的機會認識祖國文化,把學到的好東西帶給他們未來的學生。

  三月二十一日,我在學院忙碌地做著沉浸的行政工作;今天,望著電腦中三月二十一日發出的沉浸電郵,我沉入了記憶之中,浸潤在文化的想望裡。


*作者現為香港教育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
〈文化沉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87年畢業 王良和 〈文化沉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87年畢業 王良和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7月 16, 2013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