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地春回的一天;乍暖還寒、天陰、帶點雨絲。校園的驕傲:杜鵑花,已開始被嫩葉取代了。在全球暖化、環境污染的今天,幸喜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大自然韻律巧奇妙的一面。
準備在我明天的大學通識課:「UGEC 2816:大自然與文化」,討論太古時大自然演化的一個里程碑,和它可能在我們心中引起的一串反思。我已經準備了百多張幻燈片,今天且再整理一下罷。
1. 化敵為己
約40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出現了。當時它們都是以億兆計、極端微小的「原核單細胞生物」。其中的一種:藍綠細菌,闖出了瀰天大禍;(1)
藍綠細菌徹底改變了太古地球上的大氣:它們進行光合作用,排出氧氣作為廢料,約24億年前,這廢氣富侵蝕性,足以危害幾乎所有原核細胞,包括排出廢氣的藍綠細菌自己。
但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許多細胞竟然發展了堅韌的核膜,保護自己寶貴的DNA,(2) 阻止氧氣的入侵;在核外,細胞更包容了從外而來、與核內的DNA共同演化的原核細胞,作為住客。(3) 其中一種:「粒線體」能夠呼吸氧氣,(4) 將產生的能量供應整個細胞,增加了後者的體能好幾倍;今天的動物細胞便是這樣形成的。植物真核細胞更有「葉綠體」,(5) 在陽光下產生光合作用,把粒線體排出的碳酸廢氣循環,製造氧氣,供應植物細胞自己,和不能製造氧氣的動物細胞。葉綠體的祖先,原來就是改變大氣的禍首:藍綠細菌!
這是馬古力斯教授在1966年提出的「體內共生」理論。(6) 她的文章初時到處碰壁:被十五、六種權威學術雜誌退稿。但她堅持不懈,文章終在一年後發表。再11年(1978),科學家發現粒線體和葉綠體本身都擁有自己的DNA;它們的祖先因此顯然是從外界進駐的生物個體;馬古力斯的體內共生理論因此得到肯定,成為公論。(7)
我們今天肉眼可見的多細胞生物,是由每一個世代的單個真核胚胎細胞分裂而成的;(8) 它們在5億年前左右已經出現。現在每一棵植物,包括今天中文大學校園的杜鵑花;每一隻動物,包括我們自己,都擁有億萬顆真核細胞,每顆都在不懈進行太古肇端的體內共生工作。
2008年,馬古力斯和12位生物學家榮獲倫敦林奈學會每50年頒發一次的達爾文–華萊士獎牌。(9) 這獎牌對馬古力斯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半世紀前,達爾文宣揚演化論時所強調的,是物種間的血腥爭鬥,但互惠合作不也是生物界的共存模式嗎?
其實35億年前的無我結合,相信也是由於偶遇時的吞噬,但「不打不相識」,吞噬者患上消化不良,終歸改變了遊戲規則,不再進行「拼個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被吞的細胞與吞噬者團結互惠,成為不復可分的新整體。這種衷心合作,何止是我們崇仰、「化敵為友」的偉舉?簡直是「化敵為己」了。
大自然的體內共生使我們聯想起歷史。中國自古以來經歷過「五胡亂華」、和遼、金、元、清的入侵,但異族在社會的包容下終於加入中華文化,甚至忘記了自己祖先的來歷。我決定把這題目「人類歷史有沒有相類於體內共生、化敵為己的一面?」明天向同學發問,動一動他們的腦筋。
2. 多層大我與道德行為
業餘人類學家卡爾、庫安說,(10) 我們從自己開始,作出利他行為,嘉惠逐步擴張的「大我」和大我成員、也往往得到回報,強化彼此的聯繫;這是社會認同的道德的開端。他的大我包括:
親(親屬)、幫(認識的朋友)、族、國、全人類。
這理論其實不限於人類社會;我們在生物界已經看到親、幫、族的形成。
近年在英國出現了三套解釋道德行為的理論。
生物學家瑞德理:我們的道德源於施恩者「圖報」的自私心態,這行為已見於高等生物界的「幫」中,例如美洲吸血蝙蝠餵食肚餓的「幫」伴,受惠者可能經數天後才償還。
生物學家道金斯:親情由於「自私基因」作為複製元 (replicator) ,「縱向」朝著後代,自私地繁殖自己,人可以說是被自私基因附體的坐騎(vehicle)。這理論解釋生物界「親」屬間的眷顧。
心理學家布賴模(承接道金斯觀察所得的概念):我們的利他行為由於「自私摹媒」將人類行為「橫向」模仿、濡染,因而達到自我繁殖的自私目的。(11) 這理論的主要對象是人類社會;我們也看到靈長動物的模仿行為,將學到的技術傳遍全幫。(12)
這三套理論在指定的領域裏都有單刀直入的豪邁、斬瓜切菜的痛快。但可惜都冷酷無情,將世人心目中的「神奇」化為源於個體自私的「臭腐」。我更認為它們往往失於以偏概全、忽視了重要的例外。例如:
在「施恩圖報」行為裏,施恩者所冀望的,未必是嘉惠自己的回報;
「自私基因」沒有顧到配偶之間通常毫無血緣關係;
布賴模所講的「自私摹媒」忽視、或至少低估了創造的「破冰」開始、(13) 和訊息轉播時所經歷的、有意無意的更改。
3. 自由意志的顛覆
我們可以修改瑞德理的理論、把回報擴充到施恩者「忘我」的境界。但我竊以為「自私基因」理論裏沒有感官的遺傳基因,和「自私摹媒」理論裏無形、無質、純資訊的傳播「媒介,」都被描成自私的主子,淪世人為不知不覺的雙料奴隸。
多年前我偶然在中文大學圖書館找到一份少人翻閱的「外交雜誌」。裏面有一篇短文:「世上最危險的意念」,作者竟然是我景仰的科普作家:理論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14) 他一針見血地說自私基因、自私摹媒兩者都顛覆自由意志,都是世間最危險的理念。
自由意志是我們作出抉擇的能力。我們迄今仍然無法證明自由意志的存在;但倘然沒有自由意志,我們對自己的行為便不負上任何責任,一切法律、規條都等同泡影;天下必然大亂無疑。戴維斯說:
「即使...自由意志果真是空中樓閣,它也是值得支持的虛構。」
他更引用作家艾薩克.B .星格吊詭的一句:(15)
「我們必須相信自由意志;我們別無選擇。」
換句話說,我們在許多情形之下都可以作選擇的工作,但我們必須選擇自由意志。
其實自由意志存在與否,並不是一兩套理論可以輕易顛覆的,但這兩套理論卻可以顛覆世人心目中「自由意志果然存在」的信念。竊以為:認自己為沒有自由意志的人,已是奴隸,即使他其實擁有自由意志,他也已經棄權了。相信自由意志的人卻看到一線生命意義的曙光。
我個人相信自由意志,認為我們應該運用自由意志。運用個人內在的價值觀,面對問題時將明智的決斷形之於外,作有意義的抉擇。
4. 通識教育與價值觀
昨天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舉行了一個中午講座,北京理工大學龐海芍教授簡潔地介紹了兩岸三地通識教育的近况和趨向。我聆聽時突然想起,今天人人都談通識教育,培養「通才」、「全人」;他們有甚麼共通品性,讓人家可以清晰地了解呢?
我本人想起的答案是:通識教育協助同學建立自己個人的價值觀,當作此後抉擇的指南。
在我另一個通識教育課:「 UGED2018:宇宙、學術與人生」裏,楊綱凱教授曾作過了多次客座演講。他提出近代思想家以賽亞‧伯林的意見:(16)
在當今複雜多面的社會,問題往往並非「黑白分明」;重點因此不在選善棄惡,而往往是:在互不相容的兩善之間,作明智的抉擇。
我想起:孟子不早已說過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魚而取熊掌也」。(17) 因此我認為通識教育的目的,在培植個人的價值觀,不要「人云亦云」,隨時準備利用(我認為)天賦的自由意志,作有意義的抉擇,而且講得出背後的理智根據。
好,我打算在明天的通識教育課也強調這一點。
將幻燈片稿重溫一遍。最後幾幅我已用過好幾次,但相信仍有再播放的價值:
在大企業廣告宣傳之下,一部分人的判斷力和品味有隨波逐流、盲目認同的傾向。他們的自由意志到那裏去了?備而不用的自由意志等於沒有自由意志!
謹以下面的口號,煽動各位:
起來!不甘被奴役的人們!
價值觀和決斷,就是我們心的長城!
圖1. 攝影Fabien Dany, www.fabiendany.com:Great wall of China at Mutianyu near Beijing. 作者感謝助教朱心曲的增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原核單細胞生物:Prokaryotes 。藍綠細菌:Cyanobacteria.
(2) 脫氧核糖核酸(貯存著生物生存、遺傳所需要的基因) 。
(3) 叫做細胞器(Organelle) 。
(4) Mitochondrion(複數: Mitochondria)。.
(5) Chloroplast.
(6) 馬古力斯(Prof. Lynn Margulis, 1938-2011) ,美國麻省大學教授。體內共生:Endosymbiosis。
(7)http://evolution.berkeley.edu/evosite/history/endosym.shtml有兩頁較詳盡的介紹。
(8) 真核細胞:Eucaryotes.
(9) 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研究、宣播分類學和自然歷史的權威學會。達爾文–華萊士獎牌( the Darwin-Wallace Medal)紀念演化論的兩位創始人: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和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1913) ,表揚「演化生物學的重大發展」(major advances in evolutionary biology)。在2010年開始,獎牌改為每年頒發一次。
(10) Carlton S. Coon Jr.(1927生,美國人類學家,曾任駐尼泊爾大使。)Culture Wars and the Global Village (Amherst, New York: Promthus Books, 2000).
(11) Matt Ridley(瑞德理,1958生), The Origins of Virtue: Human Instin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6). Richard Dawkins(道金斯,1941生), The Selfish Gene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Susan Blackmore(布賴模,1951生), The Meme Machi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摹媒」(Meme) 是道金斯命名的文化基因,傳播模仿的行為。亦譯作模因、米姆、瀰、瀰因、瀰母、迷因、和謎米。
(12) 在日本一隻天才雪猴Imo學會將遊客丟地的番薯在河裏洗去泥沙後才喫。這「技術」不久便傳遍全幫。見Wikipedia”Snow monkey” 條,第2.4節,2013年4月1日,02:09。
(13) 包括道金斯最先提出,由布賴模接手的「摹媒」概念。
(14) Paul Davies(1946生於英國),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ideas: undermining free will,” Foreign Policy, Sept.-Oct. 2004, pp. 36-38.
(15) Isaac Bashevis Singer (1902-1991),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
(16) Sir Isaiah Berlin (1909-1997) ,英國自由主義思想家。
(17) 我有幸嘗過兩次熊掌,竊以為熊掌的口感肥膩帶膻,不喫也罷了。
準備在我明天的大學通識課:「UGEC 2816:大自然與文化」,討論太古時大自然演化的一個里程碑,和它可能在我們心中引起的一串反思。我已經準備了百多張幻燈片,今天且再整理一下罷。
1. 化敵為己
約40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出現了。當時它們都是以億兆計、極端微小的「原核單細胞生物」。其中的一種:藍綠細菌,闖出了瀰天大禍;(1)
藍綠細菌徹底改變了太古地球上的大氣:它們進行光合作用,排出氧氣作為廢料,約24億年前,這廢氣富侵蝕性,足以危害幾乎所有原核細胞,包括排出廢氣的藍綠細菌自己。
但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許多細胞竟然發展了堅韌的核膜,保護自己寶貴的DNA,(2) 阻止氧氣的入侵;在核外,細胞更包容了從外而來、與核內的DNA共同演化的原核細胞,作為住客。(3) 其中一種:「粒線體」能夠呼吸氧氣,(4) 將產生的能量供應整個細胞,增加了後者的體能好幾倍;今天的動物細胞便是這樣形成的。植物真核細胞更有「葉綠體」,(5) 在陽光下產生光合作用,把粒線體排出的碳酸廢氣循環,製造氧氣,供應植物細胞自己,和不能製造氧氣的動物細胞。葉綠體的祖先,原來就是改變大氣的禍首:藍綠細菌!
這是馬古力斯教授在1966年提出的「體內共生」理論。(6) 她的文章初時到處碰壁:被十五、六種權威學術雜誌退稿。但她堅持不懈,文章終在一年後發表。再11年(1978),科學家發現粒線體和葉綠體本身都擁有自己的DNA;它們的祖先因此顯然是從外界進駐的生物個體;馬古力斯的體內共生理論因此得到肯定,成為公論。(7)
我們今天肉眼可見的多細胞生物,是由每一個世代的單個真核胚胎細胞分裂而成的;(8) 它們在5億年前左右已經出現。現在每一棵植物,包括今天中文大學校園的杜鵑花;每一隻動物,包括我們自己,都擁有億萬顆真核細胞,每顆都在不懈進行太古肇端的體內共生工作。
2008年,馬古力斯和12位生物學家榮獲倫敦林奈學會每50年頒發一次的達爾文–華萊士獎牌。(9) 這獎牌對馬古力斯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半世紀前,達爾文宣揚演化論時所強調的,是物種間的血腥爭鬥,但互惠合作不也是生物界的共存模式嗎?
其實35億年前的無我結合,相信也是由於偶遇時的吞噬,但「不打不相識」,吞噬者患上消化不良,終歸改變了遊戲規則,不再進行「拼個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被吞的細胞與吞噬者團結互惠,成為不復可分的新整體。這種衷心合作,何止是我們崇仰、「化敵為友」的偉舉?簡直是「化敵為己」了。
大自然的體內共生使我們聯想起歷史。中國自古以來經歷過「五胡亂華」、和遼、金、元、清的入侵,但異族在社會的包容下終於加入中華文化,甚至忘記了自己祖先的來歷。我決定把這題目「人類歷史有沒有相類於體內共生、化敵為己的一面?」明天向同學發問,動一動他們的腦筋。
2. 多層大我與道德行為
業餘人類學家卡爾、庫安說,(10) 我們從自己開始,作出利他行為,嘉惠逐步擴張的「大我」和大我成員、也往往得到回報,強化彼此的聯繫;這是社會認同的道德的開端。他的大我包括:
親(親屬)、幫(認識的朋友)、族、國、全人類。
這理論其實不限於人類社會;我們在生物界已經看到親、幫、族的形成。
近年在英國出現了三套解釋道德行為的理論。
生物學家瑞德理:我們的道德源於施恩者「圖報」的自私心態,這行為已見於高等生物界的「幫」中,例如美洲吸血蝙蝠餵食肚餓的「幫」伴,受惠者可能經數天後才償還。
生物學家道金斯:親情由於「自私基因」作為複製元 (replicator) ,「縱向」朝著後代,自私地繁殖自己,人可以說是被自私基因附體的坐騎(vehicle)。這理論解釋生物界「親」屬間的眷顧。
心理學家布賴模(承接道金斯觀察所得的概念):我們的利他行為由於「自私摹媒」將人類行為「橫向」模仿、濡染,因而達到自我繁殖的自私目的。(11) 這理論的主要對象是人類社會;我們也看到靈長動物的模仿行為,將學到的技術傳遍全幫。(12)
這三套理論在指定的領域裏都有單刀直入的豪邁、斬瓜切菜的痛快。但可惜都冷酷無情,將世人心目中的「神奇」化為源於個體自私的「臭腐」。我更認為它們往往失於以偏概全、忽視了重要的例外。例如:
在「施恩圖報」行為裏,施恩者所冀望的,未必是嘉惠自己的回報;
「自私基因」沒有顧到配偶之間通常毫無血緣關係;
布賴模所講的「自私摹媒」忽視、或至少低估了創造的「破冰」開始、(13) 和訊息轉播時所經歷的、有意無意的更改。
3. 自由意志的顛覆
我們可以修改瑞德理的理論、把回報擴充到施恩者「忘我」的境界。但我竊以為「自私基因」理論裏沒有感官的遺傳基因,和「自私摹媒」理論裏無形、無質、純資訊的傳播「媒介,」都被描成自私的主子,淪世人為不知不覺的雙料奴隸。
多年前我偶然在中文大學圖書館找到一份少人翻閱的「外交雜誌」。裏面有一篇短文:「世上最危險的意念」,作者竟然是我景仰的科普作家:理論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14) 他一針見血地說自私基因、自私摹媒兩者都顛覆自由意志,都是世間最危險的理念。
自由意志是我們作出抉擇的能力。我們迄今仍然無法證明自由意志的存在;但倘然沒有自由意志,我們對自己的行為便不負上任何責任,一切法律、規條都等同泡影;天下必然大亂無疑。戴維斯說:
「即使...自由意志果真是空中樓閣,它也是值得支持的虛構。」
他更引用作家艾薩克.B .星格吊詭的一句:(15)
「我們必須相信自由意志;我們別無選擇。」
換句話說,我們在許多情形之下都可以作選擇的工作,但我們必須選擇自由意志。
其實自由意志存在與否,並不是一兩套理論可以輕易顛覆的,但這兩套理論卻可以顛覆世人心目中「自由意志果然存在」的信念。竊以為:認自己為沒有自由意志的人,已是奴隸,即使他其實擁有自由意志,他也已經棄權了。相信自由意志的人卻看到一線生命意義的曙光。
我個人相信自由意志,認為我們應該運用自由意志。運用個人內在的價值觀,面對問題時將明智的決斷形之於外,作有意義的抉擇。
4. 通識教育與價值觀
昨天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舉行了一個中午講座,北京理工大學龐海芍教授簡潔地介紹了兩岸三地通識教育的近况和趨向。我聆聽時突然想起,今天人人都談通識教育,培養「通才」、「全人」;他們有甚麼共通品性,讓人家可以清晰地了解呢?
我本人想起的答案是:通識教育協助同學建立自己個人的價值觀,當作此後抉擇的指南。
在我另一個通識教育課:「 UGED2018:宇宙、學術與人生」裏,楊綱凱教授曾作過了多次客座演講。他提出近代思想家以賽亞‧伯林的意見:(16)
在當今複雜多面的社會,問題往往並非「黑白分明」;重點因此不在選善棄惡,而往往是:在互不相容的兩善之間,作明智的抉擇。
我想起:孟子不早已說過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魚而取熊掌也」。(17) 因此我認為通識教育的目的,在培植個人的價值觀,不要「人云亦云」,隨時準備利用(我認為)天賦的自由意志,作有意義的抉擇,而且講得出背後的理智根據。
好,我打算在明天的通識教育課也強調這一點。
將幻燈片稿重溫一遍。最後幾幅我已用過好幾次,但相信仍有再播放的價值:
在大企業廣告宣傳之下,一部分人的判斷力和品味有隨波逐流、盲目認同的傾向。他們的自由意志到那裏去了?備而不用的自由意志等於沒有自由意志!
謹以下面的口號,煽動各位:
起來!不甘被奴役的人們!
價值觀和決斷,就是我們心的長城!
圖1. 攝影Fabien Dany, www.fabiendany.com:Great wall of China at Mutianyu near Beijing. 作者感謝助教朱心曲的增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原核單細胞生物:Prokaryotes 。藍綠細菌:Cyanobacteria.
(2) 脫氧核糖核酸(貯存著生物生存、遺傳所需要的基因) 。
(3) 叫做細胞器(Organelle) 。
(4) Mitochondrion(複數: Mitochondria)。.
(5) Chloroplast.
(6) 馬古力斯(Prof. Lynn Margulis, 1938-2011) ,美國麻省大學教授。體內共生:Endosymbiosis。
(7)http://evolution.berkeley.edu/evosite/history/endosym.shtml有兩頁較詳盡的介紹。
(8) 真核細胞:Eucaryotes.
(9) 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研究、宣播分類學和自然歷史的權威學會。達爾文–華萊士獎牌( the Darwin-Wallace Medal)紀念演化論的兩位創始人: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和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1913) ,表揚「演化生物學的重大發展」(major advances in evolutionary biology)。在2010年開始,獎牌改為每年頒發一次。
(10) Carlton S. Coon Jr.(1927生,美國人類學家,曾任駐尼泊爾大使。)Culture Wars and the Global Village (Amherst, New York: Promthus Books, 2000).
(11) Matt Ridley(瑞德理,1958生), The Origins of Virtue: Human Instin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6). Richard Dawkins(道金斯,1941生), The Selfish Gene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Susan Blackmore(布賴模,1951生), The Meme Machi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摹媒」(Meme) 是道金斯命名的文化基因,傳播模仿的行為。亦譯作模因、米姆、瀰、瀰因、瀰母、迷因、和謎米。
(12) 在日本一隻天才雪猴Imo學會將遊客丟地的番薯在河裏洗去泥沙後才喫。這「技術」不久便傳遍全幫。見Wikipedia”Snow monkey” 條,第2.4節,2013年4月1日,02:09。
(13) 包括道金斯最先提出,由布賴模接手的「摹媒」概念。
(14) Paul Davies(1946生於英國),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ideas: undermining free will,” Foreign Policy, Sept.-Oct. 2004, pp. 36-38.
(15) Isaac Bashevis Singer (1902-1991),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
(16) Sir Isaiah Berlin (1909-1997) ,英國自由主義思想家。
(17) 我有幸嘗過兩次熊掌,竊以為熊掌的口感肥膩帶膻,不喫也罷了。
〈乍暖還寒的一天:備課小記 (互惠、自由意志與抉擇)〉 計算機與工程學榮休教授 陳天機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4月 23, 2013
Ratin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