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姐姐梁月珍的故事〉  新聞與傳播學院二年級 梁德賢

  如果想在學校品嚐美味的街頭小吃,中大人第一時間必定想起女工同心合作社(女工)。這間由基層婦女營運的小食店,一直深受同學歡迎。因為這裡不止有美食,還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   

  三月二十一日,中午時分的女工一如既往人頭湧湧,人龍早已延伸至門外泳池旁。站在櫃台後的珍姐正忙著為同學張羅食物:「同學你要吃甚麼?」、「這是你要的雞腿和砵仔糕。」直至三時,下午更的同事回來上班,女工才開始輕鬆起來。  

  已在「女工」工作十一年的珍姐認為,最辛苦便是不夠人手。「通常中午時分最多人光顧。」珍姐笑說:「但有時候晚上會突然很多人,不知道你們是否有活動,完結後便一大班同學湧進來,我們真的預計不到呢!」早上忙準備食物如煲涼茶、製作凍糕,中午忙賣東西,晚上忙不知何時出現的人潮。忙足一整天,但珍姐從未想過離開「女工」,正正因為這裡給予她溫暖的感覺。  

  小時候的珍姐未有機會唸很多書,便早早出來到工廠工作幫補家計。她曾做過酒樓,到過日本工作,最後因為家族的麵店需要幫忙而回港,直到結婚後便全職相夫教子。十多年過去,子女都上中學了。珍姐開始悠閒起來,加上家庭有困難,便打算重新找工作,但沒想像中容易。「十多年沒有接觸社會,坦白說都脫節了。」珍姐曾應徵快餐店,但快餐店卻只聘請年輕人。最後她透過政府提供的培訓課程成了家務助理,但兩年間每天獨自困在不同房子打掃,令珍姐感到十分孤單,變得不擅溝通。「連罵兒子都不懂了!」她笑說。   

  直至有一天,她看到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招收中大合作社社員的海報。「我只讀到小四,莫講大學,連子女的中學都很少踏足,當然對大學很好奇!」珍姐本著好奇的心態,參與了中大一日遊和工作坊。看著當時的同學親力親為幫忙,她決心留下來:「一直覺得大學生是天之驕子,從未想過可以和我們如此接近。」一留便是十一年了。   

  「女工」的工作氣氛之所以融洽,正因為合作社沒有「老闆」。「在這裡,話事是不適用的。」珍姐解釋,合作社的每一個決定都經過所有人的討論,員工自然有商有量;加上合作社的營運方式主張公平、公正、公開、不剝削、自主,確保每一位員工都不受壓榨。  

  珍姐透露,「女工」曾嘗試在其他大專院校營運,但分別因校方反對、學生會認為與其院校風格不合等原因而結束。也許只有中大的人文風氣能容下這種人情味吧。
〈女工姐姐梁月珍的故事〉  新聞與傳播學院二年級 梁德賢 〈女工姐姐梁月珍的故事〉  新聞與傳播學院二年級 梁德賢 Reviewed by 書寫力量 The Power of Words on 4月 22, 2013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